在2022年度市区计划供给的国有建设用地中,各类国有建设用地的供给布局如下:
1、住宅用地
阳江市市区202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,住宅用地84.5271公顷,占年度供应总量的47.87%。其中留用地面积28.0883公顷,占住宅用地供应量的33.23%;保障性租赁住宅用地3.4667公顷,占住宅用地供应量的4.10%。住宅用地主要分布在市区城南大道以北、市一中西侧;阳江市江城区市第一中学以西、40米规划路北侧;城北康泰路以东、开阳高速公路南侧;城北40米路东侧、开阳高速公路南侧等地段。
2、商服用地
阳江市市区202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,商服用地15.5238公顷,占年度供应总量的8.79%。主要分布在市区开阳高速公路北侧、西平北路西侧、规划30米路东侧、规划30米路南侧;市区振兴路南侧、市联通公司用地西侧;市区城南大道以南、金平路以东等地段。
3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
阳江市市区202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,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30.1917公顷,占年度供应总量的17.10%。主要集中在阳江白沙街道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南侧;市区横一路北侧、康浦路东侧、江城区第一小学城南校区西侧;608县道北侧等位置。
4、交通运输用地
阳江市市区202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,交通运输用地46.3499公顷,占年度供应总量的26.24%。主要集中在市一中西侧;市一中西南侧;汽车商贸城周边;新南路以南富康路以北等位置。
▲2022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表
▲阳江市市区202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宗地表
▲阳江市市区2022年度国有建设用地宗地图
(1)经济发展稳中有进
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。一年来,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抢抓“双区”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,围绕打造广东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、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大力推进重大平台谋划、重大项目建设、重大举措落实,经济发展稳中有进,民生福祉持续改善,实现了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.72亿元,增长18.3%,两年平均增长10%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0亿元,增长17%,两年平均增长17%;合金材料、电力能源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0%、18%和113%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%,两年平均增长21%,其中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57%和70%。149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60.8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130%,建成投产36个项目,开工39个项目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00元,增长7.5%。
(2)产业发展有新突破
主导产业加快集聚。3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成,650万千瓦项目动工建设;东方电气电机、龙马铸造精加工等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建成投产,中车电机、东方海缆等项目加快建设;“一港四中心”加快构建,阳江港#13、#14码头泊位建成,#J9-#J16码头泊位加快建设,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建成;海上风电强链补链招商取得显著成效,中国能建、大金重工、中材叶片、中远海运重工等项目意向落户。合金材料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,红荔枝新材料一期、宏旺冷轧二期、联昌30万吨不锈钢精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。阳江抽水蓄能电站首期1号机组并网发电。张小泉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建成投产。
招商引资成果丰硕。与中国铁建、中国交建、中国电建、中国中铁、中国能建等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。在阳江高新区、阳西县、阳东区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、竣工和签约活动。赴多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,签约项目143个,投资总额1126.5亿元,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。
(3)城乡建设提质升级
交通建设稳步推进。广湛高铁阳江段建设有序推进,阳茂高速阳江段扩建工程、雅白线扩建工程通车,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江段、国道G234线双捷桥至海陵大堤段扩建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。阳春至信宜(粤桂界)高速公路获核准。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阳江南联络线等前期工作抓紧推进。阳江机场前期工作有序开展。阳江港进港航道改造工程完工,推进与广州港集团合作,港口吞吐量3350万吨。
城市面貌加快提升。引进一流团队高标准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和指引,优化城市空间布局。建成振兴路和新江南跨线桥等市政项目,向南向海的城市框架进一步拓展。积极推进江台路东段、中洲大道北段等项目。开展城区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对市区下水道进行清理、维修。
(4)民生事业明显进步
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,实现“三无”(无死亡病例、无院感事件、无扩散病例)目标,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493.20万剂次,完成全程接种221.59万人,全程完成率85.13%。十件民生实事有效实施。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交付使用并正式招生,绿地小学、共青湖学校、阳东区凤凰中学等30所中小学校(幼儿园)完成建设,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.9万个,有序落实“双减”工作。市中医院二期、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建一期等项目完工,江城区人民医院新院一期、阳东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动工建设,市应急医院与市人民医院医融体、市妇幼保健院新院二期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,市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投入使用。多措并举稳定就业,开展“粤菜师傅”“广东技工”“南粤家政”工程职业技能培训,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.7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.4%。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完成省下达任务。“七馆合一”等项目加快推进,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动工建设。获评2021年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•宜业宜居之城”。民族宗教、外事、对台、侨务、统计、人防、双拥、地震、供销、粮食、档案、地方志、妇女儿童等工作扎实开展。